使用谷歌NotebookLM快速读书流程
今天发现了一个【谷歌 NotebookLM 读书大模型工具】:https://notebooklm.google.com
快速读一本书,在没有这种大模型工具的时候,我一般是这样:
1、找相关的资料,把这本书的创作背景信息大致过一下。同时看看有没有什么特殊性的地方,比如“这本书当时是为了记念二战胜利 1 周年xxxx”。
2、过目录,包括各级标。整本书的核心结构、大逻辑有个初步感知,这一点对于你读一本书的时候,不会“迷失”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它也是你读完后能够把这本书更深地记在脑子里的一个简易高效方式。
3、跳过那些莫名其妙的各种序、楔子之类的东西,直接进入正文。这一点主要是防止前边那些要么无关紧要,要么“学术研究”的垃圾内容影响你阅读的兴致。当然了,有一些“外国书”前边这些部分特别有意思,是可以优雅读下来的,具体看情况吧。但大体上“中国书”不要抱太多期待,跳了再说,后边书读完回味无穷特别不舍得离开这本书的“环境”的时候再回前边来找找“残存的宝藏”,真遇上了不失为一件快事。
4、开始读书。该大段大段跳过就跳过,该停下来细细精读就停下来。个人原则:
- 这里作者为什么需要这样写?
- 这里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写?
- 好有意思,再细细品。
- 我写这东西的话,也可以学学这样的逻辑。
- 品味作者的文笔。我所谓的文笔只是对文字的“调用”能力,以及文字整体体现出来的逻辑、性格、情绪、氛围等。而不是小学生叠成语,也不是郭四。
- 掌握文字表达“核心”。
- 掌握书表达的“核心”。
有些书我会选择完全去读它的文笔(比如钱钟书),或者完全去品味它营造的氛围(比如推理小说),这时候适合慢慢读。
至于这过程中记不记笔记,写不写相关的内容之类的,纯看个人了。有些人还有很强的阅读笔记工具工作流,这些可以自己找找。
这样一套下来,对我来说,收益大致几个点,不同的书有不同的匹配:
- 认知了作者的观点
- 学习别人的逻辑能力
- 品味甚至“内化”了新的文笔技巧
- 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参与体验(我的最爱推理小说,基本只是为了娱乐)
- 引发思考
- 了解到相关事件、信息……
那么,现在可以用 notebooklm 这种工具,它可以具体拿来干啥呢?
首先它可以解决外文“隔阂”问题,这一点本身已经是大大提升了。
下边来看一下前边说的阅读工作流中,这 notebooklm 可以怎样插入。这里本来应该先介绍一下这个产品本身,但我就不,市面上这类产品大同小异,我就在过程中直接挑可用的能力说了。
【数据源指定】
它的数据源就是你上传的范围(还没具体测出来超出数据源的情况),而且支持不同类型:
【常见问题解答】以及【建议问题】
这个功能 AI 自己会抓一些核心问题,并给出书中的信息整理。试了几次,它每次都是不同的提问和解答。实现逻辑应该是就着书的内容,挑出一些“核心”提出问题,至于具体怎样“挑”,不清楚联网了还是有一套“常见问题模板”类的机制。
写到这里,我就发现,这功能完全可以拿去运营,做一个视频 up 主了。“今天我们来聊聊雍正九子夺嫡中的核心人物”
【笔记保存】
交互式自动留存,并且可以手动自己添加。可翻查。
【学习指南】
如果看的内容是考试类,或者你需要更好地去记住这个内容,那么学习指南这个功能可以提供一些辅助。它会以“出题”的方式考你。
【自主提问】
自主提问可以更好地满足你各种对大模型的问答需求,怎样发挥就看你自己了。前边说的什么测试题、什么提问、什么摘要之类的,这里你自己去提问也是能够搞定。
如果已经对这本书的内容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了,包括直接看过这本书本身,或者是对这本书其中的事件(比如这是一本历史事件相关的书)有一些了解等,这种情况下来使用大模型阅读辅助工具的话,会对你提出一个“好问题”更有助力。所谓的好问题,指的是“限定范围”、“具体的”,而不是泛的通用的问题。
btw,这一点跟做话题策划的时候同理,现在互联网技术行业里这些做活动、内容策划的,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有空再另开一篇来聊。